第177期论坛聚焦光子探测、风云卫星和大数据

  20181127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卢乃锰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黄波教授做客第177期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学术论坛。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张兵研究员主持论坛。

  王建宇院士作了题为“光的极限探测在空间探测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光的极限探测形式——光子探测,在星载光子型激光雷达、空间量子通信和空间光子通信方面的应用。他分析了星载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和典型的星载激光雷达系统,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光子型激光雷达设备的研制情况;介绍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研制的关键技术和科学实验情况;分析了单光子探测在空间光子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他认为,单光子探测技术是未来量子通信、光子通信的核心技术,而探测阵列和面阵探测器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卢乃锰研究员作了题为“风云气象卫星与定量遥感”的报告。报告首先分析了空间对地观测的发展态势,对比了全球和中国在轨运行卫星的情况;然后介绍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探测能力和应用潜力,以及该卫星在国际的影响力;而后详细介绍了风云卫星在定量遥感方面的工作,包括建设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系统,提出中国辐射测量基准卫星的设想等。报告最后分享了风云气象卫星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指出我国风云卫星已经与美国、欧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未来风云卫星将在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黄波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空间信息技术:机遇、挑战与应对”的报告。报告从大数据的兴起与发展,谈到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重点针对空间大数据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多源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解决不同聚合口径与模态的数据融合问题;时空加权回归技术,解决海量大数据的多维度全局异质性问题;深度学习技术,解决高效探知未知模式的问题。报告最后介绍了一项融合多种技术的大数据应用,并指出大众化空间大数据应用成功实例尚不多见,亟需更多合作、投入与努力。

  精彩报告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积极响应。此次论坛对空天信息研究院在光子探测及应用、风云卫星数据处理与应用以及大数据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发。

 

 

论坛现场

 

 

 

 

 

新闻来源:http://www.aircas.cas.cn/dtxw/hzjl/201811/t20181128_5194224.html


附件下载: